近日,在單縣“齊魯鄉(xiāng)村之星”任輝的番茄育種基地,他正在向徒弟們手把手地演示最新的西紅柿育苗技術。作為山東的高素質農民大師,任輝一共帶了15名徒弟,他們多是附近的西紅柿種植戶。
單縣,被稱為中國西紅柿之鄉(xiāng),西紅柿種植是當?shù)氐闹匾a業(yè)之一。能在單縣成為新農人的師傅,技術上必須得到公認,北城街道的任輝正是當?shù)刂铝τ谖骷t柿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一位“能人”。作為單縣番茄研究所所長,他積極投身“育繁推”工作,一心撲在西紅柿新品種的繁育工作上。
談及這份工作,任輝說并非偶然。從任輝父親那一輩開始,就做西紅柿育種,而他在大學里也專門選學了農業(yè)知識。實驗、繁育、試種、推廣,經過多年的研究,任輝培育出來的新品種,因品質好、產量高,深受當?shù)胤N植戶的歡迎,多個品種被評為“中國西紅柿之鄉(xiāng)”番茄生產專用品種。
“我的師傅就是我的父親,他將技術全部傳給了我,我現(xiàn)在免費傳給周邊的新農人。”任輝說,技術每年都要創(chuàng)新,不能保守,該推廣就要推廣,才能發(fā)揮最大的作用,“通過師傅帶徒弟,我們培育的新品種、新的種植模式和技術,都得到了推廣,達到了雙贏的目的。”
翻開培訓課程表,記者看到里面記錄著每個時節(jié)的培訓課程,每個月都有3節(jié)左右的課程,還有不定期的現(xiàn)場教學。
北城街道的劉愛芳,是任輝帶的徒弟之一。因為要照顧孩子,無法出去打工,她就在家種了3畝西紅柿大棚。“任老師的技術,周邊農民都認可,遇到什么病蟲害,都能夠得到他的及時指導。”去年,“師傅帶徒弟”的政策出臺后,劉愛芳第一時間就報了名。
一年下來,劉愛芳的種植技術有了質的提升,尤其是在科學育苗上。“以前都是買苗子,苗子貴不說,有時候還買不到好品種。有了師傅后,我學會了最新的西紅柿育苗技術,省時省工省錢。”劉愛芳告訴記者,以前靠經驗進行種植管理,現(xiàn)在真正上升到了科學管理。去年,劉愛芳種的西紅柿畝產量達到12000斤,每斤售價2.5元-3元,效益很不錯。
同樣學到了技術的,還有30歲的趙利寧,之前他一直在外務工,去年返鄉(xiāng)從事西紅柿種植。“以前也沒接觸過這行,說實話,都是靠父輩的經驗。”趙利寧說,有了師傅后,他知道了如何科學地種好大棚西紅柿。例如,根據(jù)以前的老經驗,冬天不能開棚,擔心溫度降低,實際上通過通風透氣降低濕度,才能減少病蟲害的發(fā)生。
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指導,任輝還指導新農人們積極適應市場,根據(jù)市場變化改變種植品種和思路。“我種植面積少,就兩畝大棚,任老師就建議我種植口感好的西紅柿,走采摘路線。”趙利寧告訴記者,正是有了老師的專業(yè)指導,少走了彎路,賺的不比在外面打工少。
記者了解到,高素質農民大師“師傅帶徒”是我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的一個創(chuàng)新,“師傅帶徒”培訓是高效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,進一步提高農民培訓有效性、精準性的有益嘗試。全省首批共80人被評為首屆高素質農民大師,其中,菏澤11位,單縣兩位,任輝正是其中的一位。
通過開展“師傅帶徒”培訓,單縣一批新的高素質農民正在茁壯成長,逐漸成為鄉(xiāng)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排頭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