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橋這家公司請來的鑒寶專家鄭某,將2000元買來的銅硯臺鑒定成清早期的仿品。
重慶晨報深度報道記者 肖慶華 社區(qū)報記者 何麗麗 報道
“兩件都是地攤上買的,不值錢。”
“你這是和田真玉,價值40多萬。”
沙坪壩的徐楓大爺70多歲了,收藏玉器10多年。最近,他參加了兩場鑒寶活動,意外的是,同一個金魚荷葉花瓶,兩名專家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價格。
聽說了徐大爺?shù)氖潞,藏友洪熙翻出一塊花2000元買來的銅硯臺,卻被專家鑒定為清早期的仿品,估價120萬元。洪熙很冷靜,他說自己很清楚這塊硯臺的價值,而一些公司“鑒寶”的手法,數(shù)年前就有了。
最近幾年,民間鑒寶活動風生水起。掛著各種頭銜的專家,奔赴全國各地,掀起了一股鑒寶熱潮。而這其中的真真假假,讓人霧里看花。
徐大爺?shù)挠衿鲏?/span>
只要有玉器的地方,徐大爺就喜歡轉(zhuǎn)。7月份,他拿出了20件藏品,打算“以500萬元的低價”出手。
徐大爺說,凡是打聽到有專家來重慶,他就會帶著寶貝去鑒寶。8月17日,晏濟元美術(shù)館舉辦了一次鑒寶活動。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楊靜榮、單國強兩位專家免費鑒寶。
徐大爺將金魚荷葉花瓶和一個玉石酒杯放在楊靜榮面前,楊老立刻皺起眉頭,“兩件寶貝都是地攤上買的,不值錢,一件值2塊,另一件頂多值20。”
9月14日,江北觀音橋一家公司向市民征集藏品,代為拍賣。徐大爺又把金魚荷葉花瓶帶去了,專家說那是和田玉真品,值40多萬。徐大爺頓時覺得揚眉吐氣了。
公司業(yè)務(wù)員張小姐告訴徐大爺,本月15日-17日,還有專家來重慶。徐大爺預(yù)交了200元鑒定費,想請專家鑒定一套玉器。
專家一鑒都是寶
9月15日一早,徐大爺提著小皮箱,來到觀音橋中信大廈的上海鼎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。張小姐熱情的接待了徐大爺,并告知鑒寶人是專家鄭呼和。
經(jīng)過登記取號,徐大爺拿的號在10名開外。一起等待的還有好幾位藏友,他們先后被帶進一間小屋,請專家鑒寶。幾分鐘后,又被帶進另一間小屋。小屋內(nèi)不時傳出贊嘆聲,藏友出來時,神情都不自然了。
半小時后,徐大爺被請進小屋,一名男子也跟了進來。徐大爺小心翼翼地打開皮箱,揭開厚厚的包裝紙,取出四件寶貝。 1/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