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抓緊時間采摘,一會兒裝車。”4月8日上午8點多,高青縣花溝鎮(zhèn)西口村的蔬菜大棚里,種植戶韓克明和老伴正忙著采摘剛剛成熟的絲瓜,來義務幫忙的鄉(xiāng)鄰歡聲笑語,一個勁地夸他家的絲瓜長得好。
“俺種的這叫油皮絲瓜。這種絲瓜上市早,效益也很好,價格最好的時候,一斤能賣到12塊錢,現在批發(fā)7塊錢一斤。”韓克明一邊忙著摘絲瓜一邊滿心歡喜地說,“這多虧了管區(qū)的‘太公蔬院’聯合社,為了讓我們增收致富,他們可是沒少花功夫,又是給我們培訓種植技術,又是忙著給我們找銷售渠道,我們現在是越干越有底氣啊!”

一會兒功夫,一筐筐新鮮翠綠的油皮絲瓜就裝滿了上門采購的小貨車。
當天上午,與老韓一樣忙碌的還有同村村民向京可。他正與老伴為自家的西瓜苗理順藤蔓?粗厦缫惶焯扉L大,老兩口既激動又開心。向京可說:“咱種的這町琦冰糖子西瓜,是管區(qū)聯合社帶著我們到壽光考察學習后,精心篩選,多方比較,最后確定下來的品種。瓜長得好,今年效益一定差不了。”
他家的瓜再過一段時間就要上市了,向京可一天到晚泡在西瓜大棚里。
眼看著韓克明他們種瓜菜有了實實在在的效益,前段時間一直觀望和遲疑的瓜農們,也動了想要加入聯合社的念頭,今年,聯合社引進的新品種也引起了越來越多村民的關注。
“2022年,陳莊村的劉新華在聯合社的指導下,試種了一個棚的2K西瓜。西瓜成熟前,我們幫著聯系了銷售渠道,短短3天時間,一個大棚的西瓜就銷售一空。最后他算了算賬,相比之前種普通甜瓜,現在既節(jié)省了勞動成本,又不擔心銷路,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。”說起幫村民發(fā)家致富的事,“太公蔬院”聯村黨委書記張新建說,以前村民們種果菜都是單打獨斗,產量低,銷路不暢,農民們年年為銷路發(fā)愁。

為解決種植戶們的這些煩心事,2022年4月,他們依托聯村黨委成立了高青縣太公蔬院農業(yè)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聯合社,從種、管、銷等方面統(tǒng)一生產規(guī)程,統(tǒng)一種植模式,統(tǒng)一技術指導,統(tǒng)一物資供應,統(tǒng)一品牌包裝,統(tǒng)一銷售渠道,從而一舉解決了種植戶們的后顧之憂。
“我們從挑選新品種開始,第一顆試驗種子在試驗田里試種成功后,再請專家指導農民科學種植,引入種植大棚。”張新建說,為了實現種植效益最大化,聯合社多次組織社員們外出參觀學習,截至目前,他們已經試種了油皮絲瓜、2K系列小西瓜、博洋9號等十余個優(yōu)質品種,都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每一顆種子種下的都是希望,綠油油的“太公蔬院”試驗田里,新品種正不斷出新。目前,“太公蔬院”聯合社已在淄博市農科院等部門專家的指導下,科學培育了包括赤松茸、水果玉米、大棚絲瓜、西紅柿等在內的20多種蔬菜致富“種子”,這些種子已在花溝鎮(zhèn)8個種植基地3000余個果蔬大棚里結出累累碩果,這些連成片的大棚引領當地農民大步邁向富裕路。
張新建說,現在,他們聯合社正圍繞著品種選擇、種植技術、市場行情等做文章。試驗田又一批新品種成功了,他準備最近再組織一次農業(yè)技術培訓,讓更多農民成為蔬菜瓜果種植的行家里手。
大眾報業(yè)·農村大眾通訊員 張玉棟 王海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