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穿行在洛城街道寒橋總支所屬的村莊,一個個農村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提升的場景,作為今年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第一場硬仗”,在每一個細枝末節(jié)上扮靚著洛城鄉(xiāng)村的顏值。
第一站,記者來到了飲馬村。此時,村里的絢麗海棠開得正艷,映襯著紅瓦白墻,還有“人文飲馬”的文化墻繪,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。
在村東的文化廣場一側,新落成的公共廁所,成為現(xiàn)代美麗鄉(xiāng)村的新景觀。藍瓦白墻,玻璃鑲嵌,配套建設了男女衛(wèi)生間、洗手盆、殘障間、管理間、工具間等,功能完善,投用后,將更方便在此休閑的村民。
作為洛城街道首批規(guī)劃的31個農村公共廁所試點村之一,飲馬村第一個完成了選址、規(guī)劃和建設工作。“農村公廁三分建七分管,下一步,村里將安排專人管理,真正服務好群眾。”飲馬村黨支部書記范興昌說。
第二站,記者來到了北紙房村。一進村,大街小巷正在施工建設中,新鋪設的荷蘭磚、新栽種的玉蘭,都顯示著北紙房村正在進行一場美麗蛻變。
“我們對村內‘三縱三橫’6 條大街兩側進行磚鋪,總面積8000平方米;對21條小巷進行花磚鋪設,共7000平方米;對出村路和大街小巷進行高標準綠化……”村黨支部書記赫邦昌說。從村莊硬化到從村莊綠化美化,從排水溝修建到農村“三線”整改,北紙房村打出一套農村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提升的組合拳。
第三站,記者來到了北徐村,這個村是首批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試點村,工人們正在加快施工進度。
新鋪設的管道,通向每家每戶。工程完工后,北徐村村民的生活污水將統(tǒng)一排入管道,采用深度處理凈化工藝進行處理。處理后,水質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,可直接回用于農田灌溉或排放城鎮(zhèn)下水道管網(wǎng),整個村莊,將再也沒有生活污水的困擾。
在寒東村“三線”整治現(xiàn)場,村“兩委”成員朱忠和正進行線路理順捆綁。“我們將利用三天的時間,完成這次‘三線’整治,使各種管線整齊有序,符合安全規(guī)范,消除強弱電相互搭設引起的安全隱患,美化村容村貌,提高群眾幸福感。”寒東村黨支部書記朱耀宗說。
在南徐村,新鋪設的小巷正在進行沙土填縫;惠民村正在進行綠化苗木修剪;在復興村,在太平村,在賢東村……一路走,一路看,一路被各村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激情所感染。全體村干部靠在一線,抓農村重點工作中,讓鄉(xiāng)村顏值不斷“刷新”,讓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。
“我們總支13個村,每個村都有亮點,每個村都在行動,希望人居環(huán)境改造提升帶來的不僅是農村外觀之變,更有群眾的內在之喜。”寒橋總支書記夏文英說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