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幅名為《拜年》的剪紙作品由沂蒙苗氏剪紙第五代傳承人、臨沂市羅莊區(qū)新時代文明實踐非遺傳承志愿者苗苗創(chuàng)作。

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(tǒng)習俗,是人們辭舊迎新、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。傳說是人們?yōu)榱吮荛_臘月三十晚上覓食的年獸,躲到初一早上才出門。古時“拜年”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。遇有同輩親友,也要施禮道賀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。如今,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,又興起了電話拜年、短信拜年、網絡拜年等。
剪紙《拜年》畫面中心的孩童,穿戴著具有沂蒙當地特色的虎頭帽和虎頭鞋,雙手持一副“新年到好運到”的春聯;㈩^帽上方是一朵怒放的牡丹花,寓意富貴祥和,周邊點綴蓬勃生長的花草,有喜迎新春期待萬物復蘇的含義。畫面底部是剪出的“虎年吉祥”四個字。整幅作品充滿虎年元素,又融入了長袍、春聯、抱手禮等傳統(tǒng)文化元素,傳遞虎年滿滿活力。
(□記者 紀偉 整理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