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市茶葉協(xié)會召開三屆五次會議,會議通過了“海陽綠茶”地理商標使用管理規(guī)則以及“海陽綠茶”商標授權合同,領取了“海陽綠茶”地理商標,發(fā)放了扁形茶和盤花形茶加工技術。新地標的正式啟用,也將預示海陽茶葉已經進入正規(guī)管理階段,正市場,正產品,讓消費者喝到真正的好茶品。
工夫紅茶加工工藝包括從鮮葉、萎凋、初揉、復揉、發(fā)酵、干燥到精制的過程。采用“先高后低”的溫度調控,前期不超過37℃,隨著萎凋的進行溫度逐漸降低。以萎凋葉含水率59%~61%為適度標準,其感官特征為:葉面失去光澤,葉色暗綠,青草氣減退;葉形皺縮、葉質柔軟、折梗不斷、緊握成團,松手可緩慢松散。裝葉量以自然裝滿揉桶為宜。以揉捻葉卷緊成條,有少量茶汁溢出為揉捻適度。解塊后的篩面茶條索不夠緊結的可進行復揉,茶條緊卷,茶汁外溢,粘附于茶條表面為適度。在發(fā)酵室進行,控制好溫度、濕度、通氧、攤葉厚度、時間等條件。發(fā)酵室要保持高濕狀態(tài),以相對濕度90%以上,必要時可采取噴霧或灑水等增濕措施。
盤花形茶加工鮮葉質量基本要求應為適制綠茶的茶樹新梢,要求色澤鮮綠,新鮮勻凈,無劣質或異味,無夾雜物。鮮葉原料分特級、一級、二級,特級一芽一葉90%以上,芽長于葉、芽葉勻整。鮮葉運輸時,用清潔、透氣性良好的食品級塑料周轉筐、竹籃、竹簍等進行盛裝,不得緊壓,不得用布袋、塑料袋、塑料編織袋等不通氣的容器盛裝,防止發(fā)熱變紅。鮮葉采摘后及時送到加工廠,并注意保質保鮮,合理貯存。工藝流程包括鮮葉攤放、殺青、攤涼回潮、揉捻、解塊、毛火(二青)、攤涼、初炒、攤涼拼堆、復炒、烘干(提香)、整理。通過組織學習相關的加工技術,茶農們提高了茶葉加工的手藝,更加深了對茶葉工藝的研究熱情。(記者 于婷婷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