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初冬,書法課上,書法名家經典碑帖薈萃一堂,師生書法新作遍及桌面,古樸淡雅,書香四溢的墨香文化潤物無聲地浸潤每個學生……這是無棣第一實驗小學根據(jù)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,打造的特色課程的一部分。
課堂上,2070名學子在激情學習,課間中,生龍活虎的學生們在追逐嬉戲——一幅“快樂學習,健康成長”的圖畫。
春風化雨
人從心上育,水往根上澆。走進教學樓,每個教室門外的墻壁上一幅幅分別寫有“行、思、雅、靜”的展示牌,既從內在理念上熏陶,又從外在文化引導,這與無棣第一實驗小學的教學理念“和諧快樂向上”相得益彰。
朗朗的讀書聲、活躍的課堂氛圍。“學校堅持開展經典誦讀活動,希望學生從中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,把傳統(tǒng)文化融進生活里,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環(huán)境的教育力量,這是我們學校教學中的一大特色。”無棣縣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張俊平介紹說。
學校特色課程開發(fā)分成兩大類別,一類是校本課程,另一類就是創(chuàng)造新的校本課程,也就是通過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所創(chuàng)造。這兩類課程的開發(fā)都需要教師的中堅作用。無棣第一實驗學校有省特級教師1名、市教學能手6名、市學科帶頭人5名等多名骨干力量。學校的特色教育實踐就是以課程文化為突破點,構建課程文化,側重從課程的主體性、多元性、開放性等出發(fā),以動態(tài)發(fā)展、個性選擇的方式給師生提供學習、成長的舞臺,將傳統(tǒng)校本教育和興趣發(fā)展教育進行完美的結合。
言傳身教
教育家葉圣陶曾指出“教育就是培養(yǎng)習慣”。無棣第一實驗小學就是將培養(yǎng)學生的閱讀習慣變成一種自然,從而愛上讀書,愛上學習。
“整本書閱讀”是無棣第一實驗小學的校本必修課程,他們從教師開始,每位師生都要定期閱讀自己喜歡的書,將教學研究的重心從“課堂教學”轉向“課程育人”,將學生的學習目標從“知識獲得”轉向“素養(yǎng)提升”。從“教師的教”轉向同時關注“學生的學”,讓學生得到正確引導與無聲涵養(yǎng)。
“從老師做起,定期讀一本書,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,日積月累用實際行動給孩子們做好榜樣。”張俊平說道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學校將備課形成一個完成的鏈條,由經驗豐富的學科老師帶頭形成學科小組,經過二次備課之后,面對各班不同的學生,再打破整齊劃一的課堂形式和內容、甚至教師的授課方式也增加互動和靈性。這樣,老師就不會過于“膜拜”教案,而忘記了眼前的學生,課堂反應成了老師最大的關注點,并思考面對不同的課堂生成及時地調整課堂的節(jié)奏和腳步。
作為無棣縣成立最早的一所縣直學校,無棣第一實驗小學辦學思想不斷升華,文化內涵不斷提升,辦學特色日益凸顯,教育質量穩(wěn)步提高,學生素養(yǎng)全面發(fā)展,他們獲得“山東省教學示范學校”、“山東省語言文字規(guī)范化示范學校”、“濱州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”等多項殊榮,“和、樂素養(yǎng)課程”辦學特色大放異彩。
陶冶情操
在無棣第一實驗小學的課堂上,學校抓住學生愛玩的天性,拋開了以往死板的讀書方法,成立了科學實踐、人文藝術、樂器、體育健康、學科拓展等各類興趣課程,通過各類興趣愛好課程煥發(fā)教師激情,讓學生玩中學,樂中學,實現(xiàn)了高效樂學的課堂氛圍。
在圍棋課上,學員們四人一組,切磋棋藝;書法室里,翰墨飄香,小小書法家沉浸于漢字古韻之美;美術室中,學生用畫筆描繪著他們心中的多彩世界……
“我雖然一直喜歡書法,但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去學習書法,現(xiàn)在學校開展了書法課,我當然迫不及待的參加了……”一名正在練習書法的五年級學生朱怡婷說道。
其實,開展學校興趣活動,以興趣性、自主性和選擇性為主,積極探索發(fā)揮學生的個性,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(fā)展需求,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,正是無棣第一實驗小學大力倡導的。
“我作為書法家協(xié)會的一員,有責任也有義務定期到學校給孩子們做一些正確的執(zhí)筆、運筆規(guī)律等指導,別讓孩子一開始就走彎路。讓咱們的下一代都愛上書法,愛我們的國學,愛我們的傳統(tǒng)文化。”無棣縣書法家協(xié)會秘書長崔樹華在無棣縣第一實驗小學義務上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。
“每一所學校都要結合自身實際,從辦學理念、校園文化、培養(yǎng)方向等方面科學確立自己的辦學特色定位,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,逐步實現(xiàn)特色辦學的目標。”無棣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劉秀懷表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