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真沒想到,一年多的光景,學校發(fā)生了這么大的變化。 ”站在新建起的教學樓前,齊河縣晏城街道南北中學業(yè)務副校長劉乃國感慨萬千。就在去年,這里還是一片平房,如今隨著兩棟教學樓、兩棟宿舍樓和高標準餐廳陸續(xù)投入使用,南北中學將成為一所省級標準化學校。
??這樣的改變,得益于我市近年來加大學校建設力度,實施“全面改薄”和解決大班額工程,努力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(yōu)質教育。
??弱校變模樣,轉校生開始回流
??跟南北中學一樣,今年春季開學,夏津縣第四中學徹底變了模樣。孩子們搬進了嶄新的5層教學樓,有了標準化操場、帶地暖的宿舍和水沖式廁所。
??這所位于夏津縣蘇留莊鎮(zhèn)的普通鄉(xiāng)鎮(zhèn)中學,是我市“全面改薄”項目之一。新建起的宿舍樓后面,一排還沒來得及拆除的平房,是以前的老教室,建于1988年,雖經多次修繕,可每到下雨天,依然是外邊大雨,屋里小雨。
??在農村中小學,孩子們吃飯、住宿是困擾校長們的大問題。“原來學校沒有餐廳、教室里沒熱水,很多孩子只能在露天地兒里吃飯。 ”禹城市安仁鎮(zhèn)中學校長張呈軍說,能讓學生吃上熱乎飯,是自己多少年來的心愿。今年9月份,張呈軍的愿望即將實現,安仁鎮(zhèn)中學的實驗樓、餐廳、宿舍將投入使用,孩子們再也不用6個人擠一張實驗桌,住宿也將告別大通鋪,住上有地暖、空調的宿舍。
??辦學條件差,學生轉學城里,造成生源流失,是近年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,可在齊河縣李官小學,從去年開始,很多學生從城里的學校陸續(xù)轉了回來。“學校建起了新樓房,條件改善了,孩子在家門口上學更方便。 ”六年級學生張鑫藝的爸爸說。
??嶄新的教學樓,舒適的學生公寓,寬敞的餐廳,高標準的操場……學校,正成為鄉(xiāng)村的奪目地標。
??新?⒐,大班額“消腫”有了時間表
??與農村學校學生流失嚴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城區(qū)學校大班額,甚至超級大班額現象愈演愈烈。
??臨邑師范附屬小學,有36個教學班,在校生3324人,平均班額達到92人。校長柳明無奈地說,“‘人滿為患’的課堂,難以形成互動,不僅違背教學規(guī)律,也給教師帶來巨大工作壓力。 ”
??如今,新建的學校南校區(qū)——臨邑縣崇文小學已投入使用。“新校區(qū)建成后,有效分流了學生,緩解了老校區(qū)的壓力,大班額現象正在改善。 ”柳明說,預計今年9月份開學時,新校區(qū)在校生將達千人以上。
??平原縣康寧路以西、通德路以北,一座現代化學校已經落成。室內籃球場、專門的報告廳,顯示出學校建設的高標準,這是平原縣繼愈小學。學校投入使用后,可容納36個教學班,1620名學生。
??就在一路之隔的一棟3層樓房里,是繼愈小學的前身——平原縣電業(yè)小學,630名學生,9個教學班,平均班額72人,最大班額近百人。“由于學校容量有限,不僅大班額現象顯著,功能室也不全,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。 ”校長李時棟說,新學?⒐,大班額“消腫”有了時間表。
??推進機制明確,學校建設進程加快
??更多的學校正在“蝶變”中。 4月12日,在武城縣甲馬營鎮(zhèn)實驗小學,新建的教學樓正在進行外墻噴漆裝飾,這是竣工前的最后一道程序。校長徐善智說,盼望已久的餐廳、宿舍、多功能室、綜合教室終于可以配全了。
??城里鄉(xiāng)下,學校換了新模樣,農村學校從薄弱走向強壯,城里學校擴容提質。 2月23日,市長陳飛召開學校建設工作專題會議,提出“月調度、季督導、半年考核”的要求,隨著推進機制的進一步明確,學校建設工作進程呈現加快趨勢。
??數字最能說明問題:截至3月底,全市264個解決大班額項目中,74個已開工,開工面積65.12萬平方米,188個項目立項,90個項目辦完“四證一書”手續(xù)。其中,1至3月份,11個項目開工,開工面積8.44萬平方米,68個項目立項,44個項目辦完“四證一書”手續(xù),94個項目正在招投標。“全面改薄”項目同樣有序推進。截至3月底,我市共有717個項目開工,占總規(guī)劃數的41.2%,開工面積113.1萬平方米,占總規(guī)劃數的54.9%;完成設備購置3.7億元,占總規(guī)劃數的50.6%。其中,1至3月份“全面改薄”新開工14個項目,完成設備購置894.3萬元。 1/2 1 2 下一頁 尾頁 |